【訓練】專業課表 × 科技跑鞋,Saucony 突破 PB 訓練營2.0 是跑者邁向臺北馬的最佳後盾
「Saucony 突破 PB 訓練營 2.0」為專為年底臺北馬拉松備戰的系統化課程。這不只是一個訓練營,更是一套完整的科學化備戰計畫:從低心率跑、間歇到肌力強化,結合專業教練的帶領與最新 Kinvara 16 的裝備體驗,陪伴跑者站上賽道。
在總教練林丹尼的帶領下,團員們心中各自懷抱著不同目標。無論是挑戰四小時、三小時,還是單純享受賽道氛圍,Saucony 都透過專業課程與最新的 Kinvara 16,成為跑者一路向臺北馬邁進的最佳後盾。
Saucony 突破 PB 訓練營 2.0 科學課表搭配專業教練,幫助跑者備戰臺北馬。 (圖片|郭郭)
教練強調:循序漸進,先蹲再跳
Saucony 突破 PB 訓練營 2.0 和一般「拼命跑快」的訓練方式完全不同。總教練林丹尼強調:「要先蹲,才能跳得更高。」因此課程設計從一開始就要求學員放慢腳步,用低心率跑搭配肌力訓練,先把身體基礎打穩。對許多跑者來說,這比全力衝刺還痛苦,卻是避免受傷、建立長久進步的關鍵。
訓練營在課程安排上更是細緻劃分,不僅有間歇跑、長距離課表,也安排了 肌力與敏捷等功能性訓練,幫助跑者提升速度切換能力。同時也安排了恢復課程,內容包含營養師的飲食策略講解、瑜珈老師帶領的伸展放鬆,甚至與運動按摩合作,讓學員能從飲食、身體到心理獲得全面的支持與完整的恢復。
從低心率、肌力到營養修復,Saucony 突破 PB 訓練營 2.0 陪伴跑者打造穩健基礎。(圖片|郭郭)
另外,最讓人印象深刻的,是教練團隊會一筆一筆檢查學員的心率與配速紀錄,提醒誰亂加跑量、誰心率控制不足,甚至還邀請去年曾參加過訓練營的學長姐一起加入,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新學員,陪著他們一起成長。這種細膩的陪伴,讓跑者知道自己不是孤軍奮戰,幫助他們朝著年底臺北馬的目標邁進。
教練細查心率配速,學長姐陪伴傳授經驗,突破 PB 訓練營 2.0 讓跑者不再孤單備賽。(圖片|郭郭)
輕快升級再進化,Kinvara 16 成為日常訓練最佳夥伴
如果說課表是突破的藍圖,那麼 Kinvara 16 就是陪伴跑者的武器。這雙鞋承襲系列一貫的輕快定位,卻在細節上全面升級。中底採用 PWRRUN 泡棉,每一步都像被輕輕推上一把,兼具彈性與耐用,不論是間歇還是長距離,都能穩定支撐。腳下的 SRS 鞋墊 就像一層柔軟卻有支撐力的雲,每次踩下去都能緩衝衝擊,同時把腳掌穩穩托住,讓長時間訓練也能保持舒適。
PWRRUN 推進中底搭配 SRS 柔軟鞋墊,Kinvara 16 讓間歇到長距離都舒適穩定。(圖片|郭郭)
最後在鞋面設計上,透過全新的幾何結構降低兩側支撐高度,搭配透氣網布與 3D 成型後跟杯,不僅步伐過渡更流暢,長距離跑下來也能保持乾爽貼合,不會有滑動的不安感。更貼心的是,Kinvara 16 在重量上男鞋約 206 克、女鞋只有 179 克,輕到幾乎感覺不到負擔,正是許多跑者口中的「日常訓練好夥伴」。
Kinvara 16 幾何鞋面搭配透氣後跟,貼合穩定零負擔,讓跑者長跑舒適、每一步都更自在。(圖片|郭郭)
突破不是一個人:突破 PB 訓練營裡的夥伴力量
在訓練環節,Saucony 特別安排許多不同的挑戰,學員在隊友的加油聲中突破自我,這種彼此拉抬的氛圍,讓原本艱難的課表變得充滿樂趣,也最能體現 Saucony 想傳遞的精神——突破不是一個人的旅程,而是和夥伴們一起完成的挑戰。在這股團隊氛圍中,每位學員也有了不同的體會與收穫,他們的故事正是訓練營精神的最佳寫照。
在隊友加油中突破極限,Saucony 相信:突破從不是只靠一個人的努力。(圖片|郭郭)
暐傑:專注呼吸,跑出自我節奏
「對我來說,跑馬拉松是一種生活方式。」暐傑分享。他的目標是臺北馬 3 小時 45 分,過去習慣自己摸索,但在訓練營裡,他第一次感受到「規律」的力量。「以前只是拖著身體跑,現在能專心感受發力與呼吸,訓練品質提升很多。」
從獨自摸索到感受規律,學員暐傑突破自我,邁向臺北馬 3 小時 45 分。(圖片|郭郭)
談到 Kinvara 16,他直言:「因為我常穿厚底鞋,一開始不太習慣。但後來發現,這雙鞋在操場或長距離練習時很穩定,透氣性很好,洗完很快就乾,真的很方便。」
Tracy:新手的四小時挑戰
跑齡僅兩年的 Tracy,把目標放在「四小時內完賽」。她坦言:「我心率很容易衝過頭,恢復跑反而是最難的。但現在能把輕鬆跑的配速從 12 分速降到 10 分速,感覺有效率多了。」
Tracy 學會控制心率,把握恢復跑節奏,進步兩分速,朝四小時完賽邁進。(圖片|郭郭)
「教練還會嚴格監督我的飲食控制。」她苦笑著接著說:「但這確實給我很大的幫助!」同時再搭配低心率訓練和肌力課程,她在跑步時也變得更穩定。「Kinvara 16 沒有碳板鞋那種暴力推進,而是讓我用自己的力量去發力,這樣才是真實的進步。」她笑著補充,希望在臺北馬能「不停下來,穩定跑完全程」。
Tracy 期許透過 Kinvara 16 備賽臺北馬,並用實力跑完全程馬拉松。(圖片|郭郭)
泓曆:突破瓶頸,追逐 2:55
「萬金石後,我覺得自己到了瓶頸,很難再進步。」泓曆回想道。不過在參加訓練營後,他重新找回方向。「以前只注重跑量,現在課程加入了重訓和核心,讓備賽更完整。」對他而言,訓練營最大的收穫是「身體控制」的提升。「我原本動作不協調,上敏捷課時覺得特別吃力,但現在能維持較穩定的姿勢,動作也變得更有效率。」
他對 Kinvara 16 的感受也十分獨到:「第一次穿上就覺得很熟悉、很安心。它不像碳板鞋那樣推進感過強,而是給我剛好的回饋,幫助我誠實面對自己。」目標 2 小時 55 分的他,期待在臺北馬賽道上,以更穩定的身體控制,突破自我極限。
泓曆從跑量轉向核心與重訓,Kinvara 16 陪他誠實面對自我。(圖片|郭郭)
三位學員一致認為,Kinvara 16 與訓練營的課表相輔相成,特別是在敏捷訓練時,鞋款的輕盈與靈活性被充分展現,讓他們能更專注在身體控制與動作協調。與碳板鞋相比,Kinvara 16 沒有過度強烈的推進感,提供剛好的回饋,幫助跑者在訓練中扎實累積基礎。他們也共同期許年底臺北馬能「無傷完賽、笑著衝過終點」,不僅追逐 PB,更希望享受比賽的氛圍。
Kinvara 16 輕盈靈活,協助跑者在敏捷訓練中穩定發力。(圖片|郭郭)
突破不只 PB:Saucony 陪伴跑者笑著衝過終點
從課表到鞋款,Saucony 突破 PB 訓練營 2.0 的核心精神始終如一——幫助跑者突破自我,並享受跑步的快樂。Kinvara 16 不僅是陪伴訓練的鞋款,更以升級版 PWRRUN 泡棉、全新幾何中底、SRS 鞋墊等科技,成為支持學員在不同階段課表穩定進步的重要夥伴。
正如林丹尼教練所說:「希望大家能健康、開心地站上起跑線,最後快樂、安全地跑過終點線。」
「不只是突破成績,更要笑著衝過終點。」丹尼教練的強調,讓「突破 PB」有了更高層次的意義。 (圖片|郭郭)
透過訓練營,Saucony 陪伴跑者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,無論是追逐 PB、挑戰首次全馬,或只是單純享受奔跑的自由。年底的臺北馬,將是這群跑者展現成果的舞台,而 Saucony 也將持續陪伴每一位跑者,在路上發現更強大的自己。
從訓練營到賽道,Saucony 與跑者一起前行,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。(圖片|郭郭)
來源 : SPORT NOTE 運動筆記